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服务下沉强作风 “家门口+N”惠民生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服务下沉强作风 “家门口+N”惠民生

发布日期: 2024-05-23 来源:宿迁网访问量:【字体:

宿迁网讯(记者 程大伟 通讯员 李珂)“就业服务站建到了‘家门口’,为我们提供岗位技能培训、创业就业辅导、岗前模拟作业等服务,我们心里更踏实了!”近日,提及“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泗阳县三庄镇居民吴炳元高兴地说。

“站点围绕困难群众建、服务跟着实际需求走。”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30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累计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就业7843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正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服务下沉办实事、实干笃行强作风的生动缩影。

“我们将全面落实‘四敢’要求,深入落实市委‘十强化十提振’工作要求,靠前站位、前移窗口、服务下沉,深入践行‘宿迁人社群众工作法’,创新打造‘家门口+N’就业服务模式,让就业服务更稳民心、社保服务更暖民心、人才服务更聚民心、治欠保支更得民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钱信松说。

铺实就业创业路

让幸福触手可及

“过去,我们常年外出打拼,照顾不了父母,陪伴不了孩子。如今,在家门口上班,不仅收入稳定,而且能照顾好家人。”说起家门口就业,江苏德顺纺织有限公司员工陆琼有太多感慨。

不必“东奔西走”,就业创业就在“家门口”,这是近年来宿迁就业创业工作成效的生动写照。

解决群众所需所盼是作风建设的根本落脚点,而群众满意是评价作风建设的重要标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市人社局”)从小处入手,依托劳务品牌培育,拓展家门口就业渠道,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结合劳动力务工特点和行业特征,扶持较为成熟、发展良好的品牌项目做优做强;将从业人员技能培训纳入补贴范围,优化品牌名称、标识等要素,健全质量标准和诚信评价体系……宿迁深入推进劳务品牌培育工作,让群众得到了实惠。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育“京东客服”“沭派盆景工”等省级劳务品牌9个,带动就业28万余人。

在宿迁,返乡创业者同样有平台、有舞台。围绕打造“创响宿迁”品牌,宿迁在全国首推“返乡创业购房券”,提供创业贷款支持,实施创业孵化基地星级评定,激发家门口就业活力。截至目前,全市建成11个市级返乡创业(示范)园,扶持创业4.71万人,带动就业8.5万人。

搭好“提技致富梯”

让人才登高望远

“近年来,各级部门对乡土人才进行全方位政策扶持,逐步提高了‘土专家’‘田秀才’的社会地位,我们干劲更足了!”获评正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的泗洪县程老四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程智深有感触地说。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职称“走”近农民。宿迁在全省率先实施乡土人才培育评价改革,组织技术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果蔬大棚等地开展实地评审,以实绩代替论文,以能力代替学历,实现“传技艺、强产业”。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368名农民取得初、中、高级职称,实现了华丽转身、登高望远。

让群众的就业“术”更强、致富“路”更广,“家门口人才培训”必不可少。全市各地依托乡镇(街道)创新建立社区培训学院,推进培训进社区(村居),为就业者充电、赋能,让群众在家门口免费享受技能培训、新型农民培训等七种项目培训。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江苏省淮海技师学院洋北社区培训学院等3个家门口技校,开展各类培训400余人次,取证率达90.5%。

坚持培训引领、就业招聘联动,宿迁各地还将招聘会开到培训班现场。培训结束后,相关部门及时围绕培训内容和企业需求,组织企业开展招聘,实现了“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结业即就业”。截至目前,全市开展补贴性技能培训4.4万余人次。

撑起温情保障伞

为群众“遮风挡雨”

“以往,办理养老待遇领取资格认证,都得让孩子替我操作,或是跑到市便民方舟去办理。现在,在附近的银行网点就可以办理,真是太方便了!”家住宿城区双庄街道曙光社区的张桂芬开心地说。

聚力作风建设,办好民生实事。全市已建成276个社保业务“就近办”银行合作网点,群众可办理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登记等40项人社业务,实现人社业务“同城通办、全天通办、社银联办”。

家门口的社会保障服务,正是市人社局紧盯群众需求,线上线下构建人社“一刻钟便民服务圈”的生动注脚。宿迁梳理出市级层面劳动就业、社会保障领域中51项服务事项,赋权宿城区龙河镇等9个“小城市”实施,统一纳入乡镇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理。截至目前,已落实养老保险、社保卡服务等业务代办12342件。

依托“数字强基”行动,宿迁深入推进用工参保等业务全链条网上办理,90%社保业务均可网上办理;工伤异地居住(就医)申请等近20项群众反映强烈、需求量大的业务实现“跨省通办”;12.4万人实现不出门进行养老待遇领取资格认证。

保障有力、维权给力,是推进作风建设的应有之义。宿迁率先在全省上线监控预警系统,创新打造“数字化”劳动维权新模式,让农民工“足不出户”进行“云维权”。截至目前,全市已对368个在建工程项目实时监管,发现和排查欠薪隐患2533个。

围绕加强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宿迁率先在全省建设新业态用工监管平台,自动预警新业态企业拖欠薪资、未签订合规劳动合同等情况。截至目前,该平台已汇聚快递员等31.9万名新业态人员77万条数据,为1482人落实劳动报酬922万元。值得一提的是,宿迁研发“宿迁市劳动人事争议云调解”平台,帮助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1370余万元。

服务群众,作风是本,能力是纲。钱信松表示,市人社局将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践行自我革命要求,坚定自我革命意志,使铁的纪律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以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宿迁新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