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市政府办文件
名称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临港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5年)的通知
索引号 000000001/2024-00242 分类 市政府办文件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通知
发布机构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文日期 2024-03-06
文号 宿政办发〔2024〕18号 关键词
文件下载 宿政办发〔2024〕18号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临港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5年)的通知.docx
时效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临港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5年)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开发区、新区、园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

现将《宿迁市临港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36

(此件公开发布)

宿迁市临港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5年)

为全面提高宿迁港航发展水平,促进临港产业高端化发展,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打造沿河港口群和特色产业带,探索一条以水兴产以水兴城的黄金水道发展之路,特编制本规划。规划范围是京杭运河、宿连航道和徐洪河等3级及以上航道沿线陆域,规划期限为2024-2035年,其中近期为2025年,远期为2035年。

一、发展基础

近年来,宿迁港航稳步发展,基本形成以中心港区为主港区,沭阳、泗阳、泗洪三港区为翼的一体三翼内河水运枢纽格局,有力带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一)发展现状

1. 地理位置较为优越,交通网络逐步完善。宿迁位于江苏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汇地的中心位置,地处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属淮海经济圈、长江经济圈的交叉辐射区,位于连云港-徐州-淮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的几何中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近年来,全市交通网络体系不断完善,为宿迁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区位交通条件。一是高速路网发达,京沪高速、徐宿淮盐高速、新扬高速和宿连高速形成了两横两纵的高速主通道,实现与周边所有地市的高速直连,拉近了宿迁与长三角经济圈的接轨距离。二是水运航道资源优越,京杭大运河纵贯宿迁南北全境,单船水运通过能力达3000吨级,淮河途径泗洪县、洪泽湖交汇于京杭大运河,正在建设的宿连航道连接连云港港和京杭大运河,建成通航后将打通东向出海新通道,实现宿迁内河港与海港快速联通。三是铁路路网不断完善,新长铁路、宿淮铁路穿境而过,宿迁港中心港区铁路专用线即将建成投运,即将拥有公铁水多式联运载体,大大提升港航物流辐射能力,有力带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1  宿迁交通网络示意图

2. 岸线资源有序利用,码头建设稳步推进。宿迁拥有洪泽湖、骆马湖以及京杭运河、宿连航道、淮河等重要湖泊河道,水网密布、航道众多(共有航道35条,其中等级航道18条),航道总里程达到979.67公里,其中等级航道里程662.13公里、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142.95公里。依托得天独厚的航道资源和丰富的岸线资源,宿迁港上轮规划港口岸线总长度约为38.2公里,76%的岸线位于高等级航道(三级及以上),其中三级航道的岸线占比33.0%,二级航道的岸线占比43%。岸线资源方面截至2023年底,宿迁港已利用港口岸线长度13.5千米,占规划港口岸线35.3%目前利用的岸线主要集中在京杭运河及其邻近河流岸线上,这些河流航道水深条件较好,且有临港产业作为依托,整体利用率和发展水平较高。港口占用岸线不多,为下一步持续优化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空间条件。港口码头泊位方面,目前宿迁港正在经营的码头19个,泊位110个(千吨级以上68个),综合通过能力约4200万吨。全市码头主要分布在京杭运河上,中心港区码头占全市码头数量约一半,京杭运河沿线码头集聚效明显。

1-1  分港区岸线利用情况表

划分港区

已利用岸线

(米)

岸线利用率

码头单位(个)

泊位数

(个)

综合通过能力占比

中心港区

7064

45.6%

11

51

53%

沭阳港区

2616

23.3%

4

26

22%

泗阳港区

2561

36.1%

3

23

16%

泗洪港区

1239

28.2%

1

10

9%

合计

13480

35.3%

19

110

100%

3. 港口物流发展迅速,对外贸易稳步拓展。宿迁港货源以矿建材料、煤炭及制品、非金属矿石、集装箱为主,吞吐量较前几年有较大增长。从总量看,2023年,宿迁港共完成货物吞吐量2850万吨,较2022年增长了17%。从货物种类看,2023年,宿迁港货源以矿建材料、煤炭及制品、矿石、集装箱为主,四大货种合计占总量的91%。近年来,宿迁港大力推进散改集业务,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增长迅速。目前,宿迁港已开通至上海港、太仓港、南京港、连云港港等8条内外贸集装箱航线,每周航次达50个。2023年,全市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5万标箱,位居全省内河港口第3位。2023年,宿迁港中心港区三期正式投运,集装箱年吞吐能力可达30万标箱以上,仅上半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6万标箱、同比增长54.8%宿迁港已成为宿迁市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在宿迁市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作用地位突出,提高了全市对外开放水平。此外,宿迁港口集团与省港集团、连云港港口集团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集装箱运输、大宗干散货集散、航线开辟、人才交流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搭建起高效稳定的海河联运服务体系。

1-2  2023年宿迁港主要货种吞吐量

货种

吞吐总量

(万吨)

占比

其中:出港

(万吨)

其中:进港

(万吨)

矿建材料

1452

51.0%

47

1405

煤炭及制品

450

15.8%

1

449

集装箱

400

14.0%

217

183

金属矿石

144

5.0%

0

144

非金属矿石

104

3.7%

0

104

粮食

65

2.3%

27

38

化工原料及制品

57

2.0%

0

57

钢铁

50

1.8%

24

27

轻工、医药产品

32

1.1%

0

32

石油、天然气及制品

20

0.7%

3

17

农、林、牧、渔业产品

20

0.7%

13

7

水泥

11

0.4%

0

11

木材

3

0.1%

0

3

4. 发挥水运航道优势,做大做强产业载体。水运是最符合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的交通运输方式,具有运量大、运距长、运价低等优势。宿迁具有良好的水运自然条件,依托水运航道的流通优势,可大大降低沿线园区内企业的物流成本,有利于重大项目集聚落地,助力沿线园区发展壮大。目前,京杭运河航道沿线承载1个国家级经开区、1个国家级高新区、1个国家级电商示范基地、3个省级经开区以及4个南北共建园区,覆盖我市62.5%的载体平台。宿连航道经过宿豫区、沭阳县16个乡镇和街道,沿线规划或初步建设十余个产业园区。徐洪河经过宿城区、泗洪县7个乡镇,初步形成“1个临港产业园、1个农业产业园、若干乡镇工业园的产业布局。依托内河航道资源优势和内河港口发展基础,可为沿线的企业提供更为便捷、低价的物流运输方案,提高沿线产业载体吸引力,带动区域产业发展。

5. 临港园区加速壮大,产业基础逐步夯实。宿迁依托得天独厚的水运航道资源,加快重点临港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目前全市在京杭运河、宿连航道、徐洪河等高等级航道沿线建设了运河宿迁港产业园、陆集临港产业园、泗阳经济开发区、沭阳临港产业园等多个重点临港产业园区,并大力完善公路、铁路等集疏运通道,进一步扩大临港园区交通物流优势。同时依托各园区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优势,推动临港产业发展壮大,构建形成了高端纺织、新材料、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建设完善园区各类基础设施,为入园企业提供充足的水、电、气、热、土地等资源要素保障。积极推动创新、金融等高端要素向临港产业园区集聚,为园区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和优质企业培育注入强劲动能。

6. 打造重要运输通道,带动产业持续发展。港口是区域开展大宗货物、工业原材料及产成品等重大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为临港产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及产成品运输服务。依托港口运输通道优势,近年来,全市绿色建材、绿色家居、食品加工等原料或产品运输主要依托水运的临港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宿迁港完成矿建材料吞吐量1452万吨,成为全市及周边地区城镇建筑材料中转运输的主要通道,有力带动了全市绿色建材产业发展。以宿迁最大的中心港区为例,现已建成包括成品油、金属矿石、煤炭、散装粮食和液体化工等专业化泊位和通用件杂货、通用散货等共51个泊位2023年,完成货物吞吐量2122.5万吨,主要包括煤炭、矿建材料、非金属矿石、集装箱等,重点服务宿城区、宿豫区、宿迁经济开发区、苏宿工业园区等区域产业发展,有力带动了装备制造、绿色建材、新材料、化纤、纺织服装、高端家居、智能家电、新能源、食品加工等多个产业的发展。

7. 腹地经济持续增长,反哺港口稳步发展。腹地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提高港口货物吞吐量,进而持续优化临港产业结构和港口资源的优化配置。宿迁港的直接经济腹地为宿迁市域,间接经济腹地为连云港、淮安、徐州和蚌埠、宿州,并拓展到豫东、鲁南、皖北等其他周边地区。近年来,宿迁、连云港、徐州、淮安等地通过承接苏南等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经济规模迅速扩大,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腹地适合集装箱运输的货源基础优厚。从直接腹地宿迁看,202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98.07亿元,同比增长7.8%。宿迁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千亿级产业培育计划扎实推进,天合光能、中建材凯盛等一大批百亿级重大项目相继引进,初步形成615产业体系,未来智能家电、绿色建材、机电装备、新材料、高端纺织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将为宿迁港航发展提供充足的货运需求。

(二)存在不足

虽然近年来宿迁港航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也要看到仍存在规模体量小、岸线利用率不高、港产互动不深、高端服务业缺失、物流体系不完善等不足,下一步需重点突破。

一是港口货物运输规模体量较小。近年来,宿迁采取多项措施全力推动全市水路运输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省内其他内河港口相比,规模体量整体仍然偏小。2023年,宿迁港共完成吞吐量2850万吨,仅占全省内河港口吞吐量的4.4%,全省排名第9位,是排名首位苏州内河港的16.5%与周边的淮安港、徐州港的吞吐量仍存在一定差距。

二是港口岸线开发利用水平有待提高。全市岸线存在利用布置分散,专业化、规模化程度较低,码头呈现多、小散、乱等现象,岸线整体利用效率还不够高。加上环境保护要求愈加严格,开发规模和强度受到较大影响,港口岸线利用与城市生活、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显现,需重点突破。如泗阳县在大运河新增姜桥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滚坝、曹渡岸线落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岸线开发受到限制。

三是全市产业规模偏小、层次偏低。近年来,宿迁市经济和产业规模虽增长较快,但总量仍偏小,对港口的反哺带动作用仍相对有限。2023年,全市仅新能源产业产值超过千亿,其他产业产值离千亿尚有一定差距。同时,主导产业仍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居制造、绿色建材等传统产业为主,占规模工业比重达6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偏慢。

四是港产互动深度不够,未能充分发挥港口优势。港口与临港产业的协同度不高。一方面,宿迁港运输的货物结构较为单一,煤炭及矿建材料吞吐量占比较高,件杂货及机械等工业产品吞吐量占比较低,全市重点发展的产业与港口的货物结构之间的契合度和紧密度还不够高。另一方面,相对于开发较早的港口城市,宿迁临港产业发展起步较晚,现有技术和开发水平还不高,带动港口周边区域关联产业发展的能力还不强,规模化、成片化的临港产业集群较少。

是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与宁波、上海、苏州等先进的港口城市相比,宿迁目前的航运服务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现代化物流配送、金融保险、电子信息、贸易资讯、航运结算等为港口作业提供高附加值的港航服务业相对缺失,制约了港口与临港产业的创新发展。

是港口物流体系还不够完善。目前,全市物流企业普遍存在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程度低科技水平不高等问题,缺少核心竞争力,部分有实力的物流企业社会化服务能力有待释放。公、铁、水之间的衔接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和联运主体,暂无投入使用的疏港铁路,部分疏港公路也存在路况不良、衔接不畅等问题,难以满足港口集疏运需求,最后一公里还未完全打通。

二、面临形势

未来,宿迁港航发展既有国家战略、产业政策、技术变革、港产城融合等带来的机遇,同时周边港口竞争压力和产业高端发展需求等也为宿迁港航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叠加,为宿迁港航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近年来,国家和江苏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内河航运和港口发展的政策文件,为宿迁港口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机遇。从国家层面看,交通强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多重国家战略在宿迁叠加交汇,有利于宿迁充分发挥自身内河港航内引外联功能以及内河港口枢纽和节点作用,进一步强化与内陆及沿海地区的高效衔接,在更大范围内推动产业融入升级、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速资源要素集聚。从省级层面看,江苏多措并举,积极推动港口强省建设。2023年出台《关于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宿迁港等内河港口规模化建设、促进宿迁打造淮河水运中心等具体任务,为宿迁港口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些国家和省重大战略的叠加融合,为宿迁提升港口能级、发挥内河资源禀赋优势、畅通优质资源要素区域流动、实现新一轮大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二)新一轮技术革命蓬勃兴起,为宿迁建设智慧港口提供了机遇当前,北斗导航、人工智能、5G、大数据、区块链等高新技术兴起,带来航运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延伸和重塑,将对港航基础设施、运输装备、运输组织模式、治理模式等产生重大影响,也为港口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2018年,宁波港建成了全国首个5G港口基站2019年,舟山港实现5G+龙门吊远程控制等创新应用试验随着大型设备逐步远程化、智能化作业,舟山港的自动化率已接近五成,整条作业链的运作效率提升了15%以上。上海港、厦门港、深圳港等港口在作业自动化、信息互联共享等方面也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运输效率大大提升。在此形势下,宿迁应积极抢抓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航运各要素深度融合,建设一批数字港口、数字航道,实现港口航运智慧转型,提升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三)港产城融合发展大势所趋,为宿迁港航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港口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和重要支撑。全球国际化大都市中绝大多数为港口城市,我国城市GDP排名前20位中港口城市占据80%,香港、上海也是公认的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世界级港口城市。以港促产、以产兴城、港城共荣是全球港口城市发展演变的普遍规律,港产城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港口提供原材料和产品物流等服务,促进临港产业发展,继而带动以港航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实现产业升级和产业链延伸。临港产业的发展,又给城市的支撑服务功能提出更高要求,如为生产者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配套和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这些功能的完善增加了港口城市对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吸引力,反过来推动产业集聚、拓展港口功能,从而形成港产城三者的良性循环与发展合力。宿迁应积极顺应港产融合的发展趋势,加快推动临港产业布局,完善港口经济产业生态、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实现港口、产业、城市相互联系、协调互动、有机结合、共同发展。

(四)周边邻近港口竞争加剧,对宿迁港协作联动提出更高要求随着一带一路的有序推进,我国港口航运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但是港口间密集服务趋同将导致过度竞争,不利于港口的长远发展。特别是邻近区域内,由于腹地交叉、功能类似、业务同质化等因素影响,相近港口之间竞争加剧,对港口资源优化配置造成不利影响。为避免同质化竞争,可通过港口资源整合、明确港口分工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目前,在港口的竞争合作上已有多个成功案例,如宁波舟山港,原先分别属于宁波市和舟山市,2006年正式合并形成组合港,通过合理分工,实现了优势互补,避免了无序竞争,提升了港口群的整体竞争力,宁波舟山港现已成为世界前三的深水良港。在此背景下,宿迁应主动加强与周边连云港、淮安、徐州等港口的合作,探索海港、陆港、空港、河港四港高效联动路径,充分发挥宿迁内河水运特色,联动徐州陆港中欧班列、淮安空港全货机航线、连云港海港国际海运等优质资源,增加区域内合作,更好促进区域协调联动发展。

(五)产业高端化发展加速,对港航服务支撑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重化工业开始向苏中、苏北地区转移。作为苏北的中心位置,宿迁是产业转移的重点城市之一,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外向经济和重工业将加快发展,对港口的依赖性也将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而越来越强。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宿迁市千亿级产业培育计划扎实推进,恒力时尚产业园、国望高科、桐昆等一批百亿级重大项目引建取得重大进展,未来一段时期宿迁市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重点培育的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业、食品饮料、木材深加工等重大产业必将带动运输需求,能源、原材料及产成品等货物运输量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在此形势下,宿迁想要更好地融入和服务全省、全国发展大局,就必须要推动港口与经济产业发展相适应,延伸港口服务链条,创新业务模式,拓展港口综合服务功能,打造更全功能、更具价值、更有活力港航服务体系。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水运发展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江苏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关于交通强省建设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有关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服务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和宿迁市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为宗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积极融入苏北物流金三角,按照畅网络、强枢纽、增亮点、强特色、深融合的要求,加快构建经济高效、安全便捷、智慧绿色、支撑有力、管理先进的现代水运交通体系,强化港产联动,突出壮大新兴临港产业、提升传统临港产业、发展现代港航服务业发展重点,加快形443”临港产业新体系,为宿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系统观念、服务大局。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对临港产业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进一步做强硬核力量,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积极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坚持融合发展、和谐共生。按照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统筹港口与城市、社会、环境关系,协调城市空间、港口设施、水运交通、产业布局,持续优化完善港航发展管理,推动形成港产城协同联动、深度融合的发展新格局。

——坚持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聚焦新基建新循环新元素,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新技术应用为抓手,全面提升港航智慧绿色安全可持续水平,推动临港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功能拓展、服务升级。因地制宜推进多元化服务模式与多样化商业模式创新,全面拓展高端航运服务等综合功能,前瞻布局各类航运融合产业和更具潜力的临港产业,全面提升现代航运及服务业发展水平,强化港航对区域产业的支撑辐射作用,打造具有宿迁特色的临港产业发展新模式。

(三)战略定位

长三角北翼内河新兴临港产业发展高地。充分发挥京杭运河和宿连航道等高等级航道交汇的区位优势,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等国家战略,借助打造长三角北翼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重大机遇,优化临港产业空间布局,加快高端资源要素集聚,积极承载先进制造业,前瞻布局新兴临港产业,提升临港产业发展能级,打造长三角北翼内河新兴临港产业发展高地。

(四)主要目标

2025年,基本建成东部出海、区域成网、县市达标、内联外畅的高等级航道网络和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的现代化港口集群;宿迁港融入苏北物流金三角,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支撑带动能力稳步提升,打造成为长三角北翼内河新兴临港产业发展高地;临港产业成为引领带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产业规模突破4000亿元。

——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加快宿迁港融入苏北物流金三角,推进集装箱等主要货类运输系统进一步与全省沿江沿海以及长三角运输体系相衔接,提升水路联通水平和运输效率,降低综合物流成本。

——吸引物流要素和临港产业集聚能力显著提升。推进港口与临港物流、产业、集疏运等一体化规划建设,延伸拓展港航综合服务功能,优化综合服务环境,港产城进一步融合发展。高水平建设宿迁保税物流中心项目,全力打造成为宿迁转型发展新动能、对外开放新名片。

——港口综合竞争力和临港产业发展能级显著提升。充分发挥港航运输资源潜力,建立健全运输价格调节机制,提高港航周转效率和运输活力,提升宿迁港综合竞争力。辐射支撑临港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要素有序高效流动,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助推宿迁临港产业发展能级实现跃升。

——岸线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统一开发未利用岸线资源,统筹整合已利用岸线资源,实现港口资源高效利用。推进港口绿色转型升级,不断提升港口基础设施、装备和运输组织的绿色发展水平。

展望至2035年,宿迁临港产业发展水平实现大幅跃升,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大关,长三角内河航运枢纽地位得到巩固,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临港特色产业集群,全面建成国内先进、具有宿迁特色的现代化临港产业体系,成为以全国一流内河港口为依托、特色临港产业集群为支撑的港产城融合发展新高地,开创宿迁临港产业发展新纪元。

四、产业重点方向与临港园区布局

充分发挥宿迁京杭运河、宿连航道、徐洪河等高等级航道优势,遵循港航与临港产业联动发展规律,紧扣宿迁港作业区布局与产业空间布局,重点发展新兴临港产业、传统临港产业、港航服务业3大类临港产业。其中,发展壮大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绿色循环等4个新兴临港产业,优化提升高端纺织、绿色家居、绿色食品、绿色建材等4个传统临港产业,加快发展现代航运物流业、高端航运服务业、现代航运融合产业等3个港航服务业,科学谋划临港产业重点依托园区,加快构建形成“443”临港产业新体系。

4-1  宿迁“443”临港产业新体系发展重点

产业类型

重点产业

2025年目标(亿元)

细分产业

发展壮大

新兴临港产业

新能源

1200

光伏

新型储能

氢能

新材料

500

膜材料

先进金属材料

化工新材料

功能玻璃材料

装备制造

300

智能制造装备

内河绿色船舶

船舶海工配套

工程机械配套

绿色循环

100

光伏装备循环利用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

汽车拆解利用

再生金属回收利用

优化提升

传统临港产业

高端纺织

900

高性能化学纤维

服装服饰

家用纺织品

产业用纺织品

绿色家居

400

绿色板材

智能家居

绿色食品

300

酿造(酒)

农副产品精深加工

水产品精深加工

绿色建材

200

装配式建筑

环保装饰材料

加快发展

现代港航服务业

现代航运物流业

60

冷链物流

供应链物流

大宗商品物流

国际物流

高端航运服务业

30

船舶服务

航运培训服务

航运要素交易

现代航运融合产业

10

航运金融

航运保险

(一)发展壮大新兴临港产业

深度挖掘宿迁港航资源对新兴产业的拉动潜力,立足全市临港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强化产业优势、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深度融入全国乃至全球高端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推动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绿色循环等新兴临港产业发展壮大。力争到2025年,新兴临港产业规模突破2100亿元。

1. 新能源产业

以宿迁经开区、宿豫区、泗洪县、宿城区、苏宿工业园区为重点,依托运河宿迁港产业园(含恒力时尚产业园)、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园区载体,充分发挥京杭运河、宿连航道、徐洪河等内河航道优势,顺应能源消费清洁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巩固光伏电池片、组件、硅片等光伏领域优势,同时抢抓氢能与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机遇,围绕氢能源汽车、储能电站等下游领域需求,适度超前布局一批氢能与新型储能项目,建成多元互补、绿色低碳的新能源产业体系。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规模达1200亿元。

1)光伏

大力发展光伏电池,重点招引培育TOPCon电池组件、异质结(HJT)电池组件、BC电池组件、钙钛矿电池组件等光伏电池制造企业。加快引进光伏玻璃、银浆、涂锡焊带、胶膜、背板、接线盒、逆变器、汇流箱等配套企业和光伏生产设备企业,重点招引性能好、质量优的浸镀型镀锡铜带等焊带项目,以提升光伏组件电流的收集效率和可靠性。重点招引具有与EVA良好的粘接性、电气绝缘性、防水防湿和耐候性等功能的背板生产企业。重点招引利用选择性发射极、先进陷光技术、背面局部硼掺杂等技术的银浆项目。

2)新型储能

大力发展低成本、高能量密度、安全环保的液流电池,鼓励企业加快开发下一代水系有机液流电池电解质、离子交换膜、电堆等核心材料部件,进一步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和能量效率。大力发展储能电池,加快招引培育一批锂离子电池领域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超长寿命、高安全性、全气候储能锂离子电池,提升锂电池容量极限,推进新体系锂电池的研发和应用。探索发展储能装备,围绕宿迁及周边地市储能产业发展需求,招引培育一批储能设备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探索发展储能变流器、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柔性配电装备等关键储能部件。

3)氢能

大力发展氢燃料电池,积极引进和培育氢燃料电池催化剂、双极板、膜电极、气体扩散层、氢气循环泵、空气压缩机等关键材料和核心零部件企业,加快推进低成本、大功率、长寿命氢燃料电池商用化。探索发展小型化、高效率、寿命长的便携式氢燃料电池产品,发展适用于小型家用电器、笔记本电脑、手机等领域的氢燃料电池。探索发展氢能装备,探索发展适用于气态、液态、固态等不同方式的氢气储运材料和关键零部件。探索发展有机液态储氢材料、新型制储氢材料等关键零部件和材料,大力招引培育压缩机、储氢瓶、加氢机等氢气制、储、运装备领域的龙头企业。

4-2  宿迁临港新能源产业布局和重点发展方向

重点产业

细分产业

重点区县

依托载体

新能源

Ÿ光伏

Ÿ新型储能

Ÿ氢能

泗洪县

Ÿ泗洪经济开发区

Ÿ常熟泗洪工业园

宿豫区

Ÿ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宿城区

Ÿ运河宿迁港产业园(含恒力时尚产业园)

宿迁经开区

Ÿ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

苏宿工业园区

Ÿ苏州宿迁工业园

2. 新材料产业

以宿豫区、宿城区、沭阳县、泗洪县、苏宿工业园区市湖滨新区为重点,依托宿迁高新技术开发区、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宿城经济开发区(南片区,含恒力工业园)、宿迁市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集聚区朱湖临港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充分发挥京杭运河、宿连航道优势,围绕节能环保、新能源、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领域的高端需求,充分发挥膜材料、先进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功能玻璃材料等领域的基础优势,进一步提升精深加工水平,推动新材料产业实现绿色化、精细化、高端化发展。到2025年,新材料产业规模达500亿元。

1)膜材料

巩固聚酯光学膜发展优势,大力发展石墨烯柔性显示膜、导电膜、裸眼3D光栅膜、聚酰亚胺膜、防反射硬化膜等光学膜材料。积极发展尼龙薄膜、铝塑复合膜防水薄膜等新型包装膜材料,引导包装膜向高附加值的医用包装、重载型包装方向发展。围绕新能源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发展太阳能电池用背板保护膜、EVA胶膜、新能源电池隔膜、铝塑膜等产品,招引培育一批用于燃料电池、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的高性能离子交换膜、质子交换膜等。拓展电子膜、水处理膜、特种工程塑料膜等功能性膜产品,推动企业开发新产品、改善膜性能,提高生物基材料等可降解材料的占比。

2)先进金属材料

大力发展高纯度特种合金材料、纳米金属材料,不断丰富产品品类,开发下游应用产品、扩大应用范围。强化高温耐蚀合金钢等产品的技术优势,重点发展球扁钢、特殊用钢、高性能汽车钢等高性能合金材料。重点突破新合金开发关键工艺,探索发展可应用于航空航天、车体轻量化的高端铝材。大力发展纳米级、亚微米级镍粉和亚微米级、微米级铜粉、银粉、合金粉等高端金属粉体材料。大力发展高洁净度、高均匀性、轻重量、高强度的食品级钢铁材料。围绕航天、船舶、汽车、机械制造、电子设备、动力电池等领域的高端需求,招引培育高端铝材、钛合金材料、纳米金属材料、高电压高容量富锂材料等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

3)化工新材料

重点依托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借助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在烯烃、芳烃、聚酯化工等方面的原料优势,推动石化产业向下游延伸,大力发展乙烯、丙烯下游的非光气法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酰胺、聚苯醚等特种聚酯,聚酰亚胺、聚苯硫醚、聚砜等特种工程塑料。大力发展芳烃下游的ABS/SBR树脂、K树脂等树脂产品,溶聚丁苯胶、稀土顺丁胶、卤化丁基胶、异戊橡胶、乙丙橡胶、氟硅橡胶、丙烯酸橡胶等橡胶产品,以及SBSSISSEBS等聚苯乙烯系列的热塑性弹性体。围绕塑料袋、餐具、农用地膜等市场需求,有序发展生物基聚酰胺、生物基多元醇及聚氨酯、二氧化碳可降解塑料(PPC)、聚己内酯(PCL)、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共聚酯(PBAT)等生物基和可降解材料。

4)功能玻璃材料

围绕家电、光伏、建筑、汽车等领域高端需求,重点发展彩晶玻璃、超薄电子玻璃、汽车前挡玻璃、中空玻璃、智能玻璃、充电桩玻璃、黑电玻璃等功能玻璃材料。支持龙头企业巩固提升家电玻璃、日用玻璃、电子玻璃等优势产品规模和技术,进一步提高玻璃材料精深加工程度,突破材料复合技术。大力发展光伏玻璃、汽车玻璃等功能玻璃产品。

4-3  宿迁临港新材料产业布局和重点发展方向

重点产业

细分产业

重点区县

依托载体

新材料

Ÿ膜材料

Ÿ先进金属材料

Ÿ功能玻璃材料

沭阳县

Ÿ昆沭高新技术产业园

泗洪县

Ÿ朱湖临港产业园

Ÿ泗洪经济开发区

Ÿ常熟泗洪工业园

宿豫区

Ÿ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Ÿ陆集临港产业园

Ÿ来龙工业园

宿城区

Ÿ运河宿迁港产业园(含恒力时尚产业园)

Ÿ宿城经济开发区(南片区,含恒力工业园)

市湖滨新区

Ÿ宿迁市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集聚区

苏宿工业园区

Ÿ苏州宿迁工业园

Ÿ化工新材料

宿豫区

Ÿ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

3. 装备制造产业

以宿城区、宿豫区、沭阳县、泗洪县、宿迁经开区、苏宿工业园区为重点,依托陆集临港产业园、宿城经济开发区(南片区,含恒力工业园)等园区载体,充分发挥京杭运河、宿连航道等高等级内河航道优势,以高端化、智能化、特色化为导向,围绕新基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企业智能化改造等方面需求,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内河绿色船舶、船舶海工配套、工程机械配套等。到2025年,装备制造产业规模达300亿元。

1)智能制造装备

围绕化工、食品加工、新能源、仓储物流等领域的需求,积极招引培育柔性制造、检测、装配等智能成套装备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大力发展配套的智能元器件、高精度轴承、传动装置、液气密元件及系统、模具等关键基础零部件。探索发展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等智能机器人,积极招引培育高性能减速器、高精度伺服驱动系统、先进控制器、新型智能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探索发展功能复合化、控制智能化的高端数控机床产业,重点引进和开发五轴联动数控加工中心、大型数控成形机床、车削复合加工中心、柔性制造生产线等产品。围绕周边地区汽车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发展轮胎、悬架、仪表板等汽车零部件,探索发展新能源汽车专用的动力电池子系统、电机系统、电控系统等。

2)内河绿色船舶

重点依托陆集临港产业园、洋河临港产业园,抢抓绿色船舶发展机遇,围绕近海和内河运输船舶、旅游观光船舶、渔业辅助船舶、及岸电配套设施、船舶修造、运维服务等领域,大力发展内河绿色船舶产业,招引培育一批LNG动力内河船舶制造企业。探索发展锂电、氢、氨、甲醇动力内河船舶。招引培育一批船用甲醇发动机、船用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储氢系统、加注系统等领域的配套企业。加快电动船舶码头及充换电等配套设施规划和建设,大力招引一批港口岸电设施、船舶受电设施以及新能源加注站领域的配套设施企业,加快推动内河绿色船舶的推广应用。

3)船舶海工配套

重点依托陆集临港产业园,围绕上海、南通等周边地区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配套需求,充分发挥淮钢原材料优势,大力发展钻井包、钻井塔、动力定位系统、系泊系统、抬升系统、脐带缆等海洋平台高端专用配套产品及船用发动机、锚链、甲板机械、舱室机械、通讯导航设备、电气自动化设备等船舶配套产品;大力招引培育一批船舶及海工装备配套产品集成供货商,推动配套产品集成化、智能化、模块化发展,掌握海工船舶关键系统配套技术,打造具有宿迁特色、省内知名的船舶海工配套自主品牌。

4)工程机械配套

围绕徐州、常州等运河上下游城市工程机械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发展工程机械配套产业,招引培育一批发动机、变速箱、驱动桥、液压油缸、液压阀、液压泵、薄板件等工程机械关键配套件领域的龙头骨干企业。探索发展港口装备产业,围绕宿迁及上海、南通等周边重点港口建设发展需求,招引一批港口起重机械、输送机械、装卸机械、辅助设备等领域的龙头骨干企业。加快无人驾驶、远程控制、云计算等新技术在港口装备中的应用,加快开发可适用于多种货物和船舶类型的通用型或专用型港口设备。支持港口装备相关企业提供设计咨询、安装调试、运营维护等服务。

4-4  宿迁临港装备制造产业布局和重点发展方向

重点产业

细分产业

重点区县

依托载体

装备制造

Ÿ智能制造装备

Ÿ工程机械配套

沭阳县

Ÿ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Ÿ马厂镇机械产业园

泗洪县

Ÿ泗洪经济开发区

Ÿ常熟泗洪工业园

宿豫区

Ÿ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宿城区

Ÿ宿城经济开发区(南片区,含恒力工业园)

宿迁经开区

Ÿ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

苏宿工业园区

Ÿ苏州宿迁工业园

Ÿ内河绿色船舶

Ÿ船舶海工配套

宿豫区

Ÿ陆集临港产业园

市洋河新区

Ÿ洋河临港产业园

4. 绿色循环产业

以宿豫区、沭阳县、泗阳县为重点,依托来龙工业园、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泗阳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园区,充分利用宿迁及周边城市在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废旧资源,大力发展光伏装备回收利用、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汽车拆解利用等绿色循环产业,发挥京杭运河、宿连航道等高等级航道水路运输优势,降低废旧资源回收运输成本,逐步构建起对废旧资源高效利用的绿色循环产业。到2025年,绿色循环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

1)光伏装备循环利用

探索构建光伏设备循环利用体系,大力招引光伏设备和组件的精细化拆解和高水平再生利用项目。支持光伏设备制造企业通过自主回收、联合回收或委托回收等模式,建立分布式光伏回收体系,鼓励风电、光伏设备制造企业主动提供回收服务。支持龙头企业针对复杂材料加快形成再生利用产业化能力,重点聚焦光伏板、光伏层压件、边框、接线盒等部件开展高水平再生利用,探索兼顾经济性、环保性的再生利用先进技术和商业模式。

2)动力电池梯次利用

探索发展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业,鼓励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与梯次利用企业合作开展动力电池的评估检测、拆解回收、梯次利用。持续推广应用退役电池综合利用先进技术和装备,鼓励企业对废旧动力电池优先进行包(组)、模块级别的梯次利用。鼓励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企业探索采用租赁、规模化利用等便于梯次产品回收的商业模式,研发生产适用于基站备电、储能、充换电等领域的梯次产品。

3)汽车拆解利用

探索发展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回用件集散、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和其他拆解产物回收利用的汽车拆解利用产业,大力招引培育一批高水平汽车拆解利用项目。鼓励企业开展绿色拆解、高附加值利用、再制造等技术研发,实现报废汽车拆解产物高值化利用。引进和培育具备绿色清洗、损伤检测修复、柔性加工等先进再制造工艺和技术装备,能够针对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高附加值核心零部件实施再制造的企业。

4)再生金属回收利用

大力发展再生铝、再生铜等再生金属回收利用产业,积极构建废旧金属回收加工利用产业链,推进废旧金属资源高质高效利用。大力发展中高端铝加工等轻型化、专用化合金材料,铝罐、食品包装、建筑装饰等铝板带箔压延产品,工业挤压型材和汽车零部件铸造产品,实现铝产品的高值保级利用。大力招引培育采用火法冶炼、湿法分离、有价金属提炼等先进工艺的再生铜企业,重点发展高性能铜板带箔产品、铜基新材料等中高端铜精深加工产品。

4-5  宿迁临港绿色循环产业布局和重点发展方向

重点产业

细分产业

重点区县

依托载体

绿色循环

Ÿ光伏装备循环利用

Ÿ动力电池梯次利用

Ÿ汽车拆解利用

Ÿ再生金属回收利用

沭阳县

Ÿ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泗阳县

Ÿ泗阳经济开发区

宿豫区

Ÿ来龙工业园

(二)优化提升传统临港产业

进一步提升宿迁港航对木材、矿石、化工原料等关键原材料的运输保障能力,不断巩固传统临港产业发展优势,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导向,加快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应用赋能,大力推动高端纺织、绿色家居、绿色食品、绿色建材等传统临港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到2025年,传统临港产业规模突破1800亿元。

1. 高端纺织产业

以沭阳县、泗阳县、宿城区为重点,依托沭阳临港产业园、运河宿迁港产业园(含恒力时尚产业园)等园区发展基础,充分发挥宿连航道连通连云港石化基地及海河联运等优势和沭阳绿岛污染处理功能,进一步扩大高性能化纤、服装服饰、家用纺织品及产业用纺织品等细分领域发展优势,在此基础上,鼓励企业加速开拓国际市场,打造特色产品品牌。到2025年,高端纺织产业规模达900亿元。

1)高性能化学纤维

进一步强化弹性体及纤维产品技术优势,结合项目招引培育,大力发展功能化、差别化的树脂基、橡胶基纺织纤维复合材料,以及化纤与碳纤维、玻璃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复合的新型纤维材料,延伸发展化学纤维生产装备。进一步推动企业提高技术开发和产品创新能力,积极应用前沿新材料的技术成果,探索发展面向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建筑工程、交通运输、应急安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特种化学纤维。

2)服装服饰

大力发展童装、工服、牛仔服、衬衣、针织服饰等特色服装产品,重点研制开发高端、时尚、功能性系列服装,不断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舒适性、功能性。打造牛仔服装全产业链,优先发展品牌牛仔童装牛仔,提高线上品牌运营能力。以高附加值品牌服装为重点,培育优势品牌,打造棉、麻、涤纶、牛仔、羽绒、皮革等多种面料和材质的衬衣、童装、西装、休闲运动装、工装制服产品。联合优势电商企业,利用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提高服装服饰品牌国际影响力,推动本土服装企业走出去。

3)家用纺织品

重点发展差别化功能性化学纤维、高性能纤维、化纤仿真高档家纺产品。大力发展多种纤维混纺和交织的床上用品、窗帘布、墙布、桌布等特色产品。大力发展提花遮光窗帘、环保无缝墙布、床上用品、桌布等特色产品。强化新型面料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企业创意设计和品牌运营能力。积极开发新产品,打造高附加值家纺产品,带动产业提档升级。

4)产业用纺织品

大力发展多种纤维混纺和交织的土工布、帘子布等产业用纺织品。进一步提高产品化学防护、生物防护、冲击保护等性能,探索发展具备热(冷)防护、电防护、辐射防护、阻燃防护、高可视度防护等性能的新型产业用纺织品。开发各种防尘、防菌、阻燃、抗静电、防酸防碱、芳纶面料及防护服装。

4-6  宿迁临港高端纺织产业布局和重点发展方向

重点产业

细分产业

重点区县

依托载体

高端纺织

Ÿ高性能化学纤维

Ÿ服装服饰

Ÿ家用纺织品

Ÿ产业纺织品

沭阳县

Ÿ沭阳临港产业园

泗阳县

Ÿ泗阳经济开发区

Ÿ泗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含吴江泗阳工业园)

宿城区

Ÿ运河宿迁港产业园(含恒力时尚产业园)

Ÿ宿城经济开发区(南片区,含恒力工业园)

2. 绿色家居产业

以沭阳县、泗阳县为重点,依托宿迁生态板材产业园、泗阳经济开发区等园区载体,充分发挥京杭大运河黄金水道以及宿连航道海河联运的优势,积极为绿色家居企业拓展国内外优质木材渠道,进一步扩大绿色板材产业规模,在此基础上以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为导向,探索发展智能家居产业,打造国内知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家居品牌。到2025年,绿色家居产业规模达400亿元。

1)绿色板材

重点发展纤维水泥夹芯复合墙板、玻璃纤维建筑用轻质隔墙板、玻璃纤维增强水泥轻质多孔隔墙板、新型绿色建筑装饰玻璃等。持续改造提升中高密度板、纤维板等现有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重点发展无醛添加多层复合地板、强化木地板、抗菌地板、绿色环保型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大力招引培育具备阻燃、吸声隔音、保温隔热功能的功能性产品,以及轻质、超薄、异型新产品研发制造企业。结合项目招引,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功能性胶合板、刨花板,培育形成高档原木精深加工能力。

2)智能家居

充分发挥意杨之乡的杨木资源优势,从源头更新优化杨树品种,逐步形成杨树种植绿色家居木地板家具全屋定制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探索发展智能家居产业,鼓励企业发展智能收纳柜、按摩功能沙发等智能化的家具产品,逐步向智能窗帘、智能厨卫、智能家电、家用机器人等全套家居领域延伸发展。鼓励企业向基于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家居服务供应商转型升级,积极发展线上销售模式,提供全屋智能家居个性化定制设计、制造、故障维修等一站式服务,构建具有品牌特色的智能家居生态链。

4-7  宿迁临港绿色家居产业布局和重点发展方向

重点产业

细分产业

重点区县

依托载体

绿色家居

Ÿ绿色板材

Ÿ智能家居

沭阳县

Ÿ宿迁生态板材产业园

Ÿ扎下镇工业园区

Ÿ桑墟镇工业园区

泗阳县

Ÿ泗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含吴江泗阳工业园)

Ÿ泗阳经济开发区

Ÿ王集镇高端家具产业园

3. 绿色食品产业

以宿迁经开区、市洋河新区、泗阳县和泗洪县为重点,依托洋河临港产业园、泗阳现代农业产业园、双沟临港产业园等园区发展基础,充分发挥京杭运河、宿连航道、徐洪河等航道粮食运输及水产品原料的天然优势,进一步扩大酿造(酒)、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水产品精深加工等细分领域发展优势,打造绿色化、健康化、高端化的食品品牌。到2025年,绿色食品产业规模达300亿元。

1)酿造(酒)

进一步做大酿酒规模,逐步增加高附加值啤酒产品比例,提升精酿啤酒市场占有率。依托重点企业,大力提高线上品牌运营能力,进一步强化高端健康白酒品牌优势,培育壮大果酒、露酒、葡萄酒等特色酒品。依托优势印刷包装领域企业结合项目招引,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自主品牌的彩印包装企业。

2)农副产品精深加工

充分发挥全国地理北缘的优质籼米主产区优势和宿迁籼米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优势,建设优质籼米标准化种植基地。大力招引稻米精深加工项目,开发优质、附加值高的稻米等精深加工产品,发展米制主食品、方便食品、休闲食品等产品,延伸发展饲料加工。大力发展优质专用、营养强化米、中式面点专用面粉等特色产品,开展米面精深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管控等技术攻关,提高粮食加工转化率。持续加强品牌营销,提升蟹园大米等品牌影响力。通过项目招引培育,延伸发展原粮加工和检测设备。大力发展休闲食品、饮料、奶制品等。

3)水产品精深加工

聚焦白丝鱼、银鱼、霸王蟹、龙虾、调味河蚬等特色淡水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发展冻鱼片、冻虾、冷冻鱼糜及鱼糜制品、鱼丸等冷冻调理产品。发展各类罐头及软罐头方便食品,以及虾精、虾露、虾油等调味品。开发莲子、芡实、荷藕等水生植物休闲食品和加工品。

4-8  宿迁临港绿色食品产业布局和重点发展方向

重点产业

细分产业

重点区县

依托载体

绿色食品

Ÿ酿造(酒)

Ÿ农副产品精深加工

Ÿ水产品精深加工

泗阳县

Ÿ泗阳现代农业产业园

泗洪县

Ÿ双沟临港产业园

Ÿ西南岗产业园

宿迁经开区

Ÿ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

市洋河新区

Ÿ洋河临港产业园

4. 绿色建材产业

宿城区、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为重点,依托运河宿迁港产业园(含恒力时尚产业园)、朱湖临港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充分发挥京杭运河、宿连航道、徐洪河航道优势,紧跟绿色建材产品的智能化、环保化、功能化发展趋势,围绕绿色建筑产业应用需求,推动企业持续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发展壮大装配式建筑、环保装饰材料。到2025年,绿色建材产业规模达200亿元。

1)装配式建筑

重点发展预制外墙、整体厨卫、飘窗、叠合阳台、预制楼梯段、预制U型梁等产品。鼓励企业打造砂石骨料+水泥制造+协同处置+预拌混凝土+装配式建筑部品+整体服务的全产业链。加强技术研发,不断提高预制件产品通用性、预制率和抗震性能,支持企业综合利用建筑垃圾、尾矿、废石等生产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提高生产工艺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2)环保装饰材料

发展绿色装饰混凝土和石材、EPS阻燃型屋面材料,以及胶粉聚苯颗粒保温系统、EPS颗粒保温浆料系统等新型绿色保温隔热材料,打造保温装饰一体化墙体、节能门窗等特色产品。重点发展建筑模板、木材组件、工业化集成木梁等特色产品,提高建筑木料模数化设计和个性化定制水平。发展纤维水泥夹芯复合墙板、玻璃纤维建筑用轻质隔墙板、玻璃纤维增强水泥轻质多孔隔墙板、新型绿色建筑装饰玻璃等。

4-9  宿迁临港绿色建材产业布局和重点发展方向

重点产业

细分产业

重点区县

依托载体

绿色建材

Ÿ装配式建筑

Ÿ环保装饰材料

沭阳县

Ÿ扎下镇工业园区

Ÿ桑墟镇工业园区

泗阳县

Ÿ泗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含吴江泗阳工业园)

泗洪县

Ÿ朱湖临港产业园

宿城区

Ÿ运河宿迁港产业园(含恒力时尚产业园)

(三)加快发展现代港航服务业

优化完善宿迁港航运基础功能,大力发展现代航运物流业,同时围绕全市产业发展需求,加快集聚金融、信息、人才等高端资源要素,大力拓展高端航运服务业、现代航运融合产业等现代港航服务业。力争到2025年,现代港航服务业规模突破100亿元。

1. 现代航运物流业

围绕全市及周边地区的航运物流需求,以中心港区、沭阳港区、泗阳港区、泗洪港区以及核心园区为重点,进一步放大京杭运河黄金水道优势,抢抓宿连航道建设契机,推动传统航运物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利用新技术新装备,围绕货物运输、仓储加工等环节,创新商业模式,优化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冷链物流、供应链物流、专业物流等高端航运物流产业,降低企业物流运输成本,提升航运物流对临港及全市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到2025年,现代航运物流产业规模达60亿元。

1)冷链物流

大力发展全程冷链集装箱运输,对标国际先进技术标准,建设完善多温层、大容量和超低温的港口公共冷库及相关配套设施。鼓励冷链物流企业探索水运+冷藏班列等联运新模式,优化物流通道布局,促进形成与国际海运、陆海联运、国际班列等有机结合的联运服务模式。探索建立港口冷链运输与城市配送相结合的港口服务新模式,大力发展生鲜电商+冷链宅配”“冷链配送+连锁零售”“电商直播+冷链配送”“中央厨房+冷链共配等模式。

2)供应链物流

大力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培育一批与产业深度协作的生产服务型物流设施和供应链协同平台,鼓励物流企业为制造企业提供供应链管理库存、线边物流等个性化解决方案,构建高度协同、响应快速、安全稳定、智慧高效的供应链物流体系。探索发展国际供应链物流服务,吸引国际采购商设立区域采购、分拨配送中心,引进培育一批国内外供应链集成商、贸易物流综合服务商。

3)大宗商品物流

围绕钢铁、建材、绿色化工等产业发展需求,发展大宗商品物流,推动传统贸易商模式向集成服务商模式转型,鼓励物流企业提供大宗商品交易交割、多式联运、中转集散、应急储备等一体化专业物流服务,降低客户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方面的综合性成本。加快数字化技术在大宗商品物流领域的推广和应用,鼓励物流企业搭建数字化物流平台,实现仓储、运输资源、货物运输等全程各节点信息共享,并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需求预测,提升大宗商品运输效率。

4)国际物流

招引培育一批远洋、沿海和内河船舶运输公司以及集装箱联运公司,重点配置发展大动力、节能、高效的运输船舶。充分发挥内河航道优势,大力发展内河集装箱,将内河集装箱运输融入内外贸集装箱运输体系。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物流服务,鼓励物流企业与跨境电商开展合作,探索发展跨境电商直邮集货模式B2B直接出口模式、B2B出口海外仓模式等,推动建设一批出口货物特殊场站,提升跨境电商物流服务水平。

2. 高端航运服务业

以中心港区、沭阳港区、泗阳港区、泗洪港区以及核心园区为重点,紧抓宿连航道建设契机,发挥与连云港港的海陆联运优势,探索发展船舶服务、航运培训服务、航运要素交易服务等高端航运服务产业,逐步做大做强全市航运服务市场,为航运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到2025年,高端航运服务业规模达30亿元。

1)船舶服务

推进船代、货代等传统船舶服务业提档升级,招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代理、船舶管理企业,支持本地船舶交易机构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招引培育一批高端船舶服务机构,重点发展船舶交易、船舶供应、内河船舶修理和船舶评级检验等服务。大力发展保税油加注、LNG加注、船用物资、生活物资供应等船舶供应业务。

2)航运培训服务

招引培育一批船员培训服务机构,加大航运专业服务人才培养,探索船员注册、管理、调配和服务一体化发展,构建涵盖船员招收、培训和就业的市场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船员中介服务,招引一批国内外知名船员服务机构,鼓励发展海员外派等业务,扩大外籍船员劳务市场。

3)航运要素交易

大力发展综合性船舶交易服务,鼓励企业开展船舶交易经纪与鉴证、船舶拍卖与评估、航运实务咨询与代理、航运政策研究、船舶注册登记等业务。加快推广互联网+”、区块链技术等在航运交易领域的应用,提升航运舱位交易服务水平,为航运客户提供在线询价订舱、物流跟踪、费用结算、供应链融资等交易增值服务。探索发展集装箱舱位交易、散货租船等服务,配套开展相关金融、保险、法律、公估、鉴证、经纪等服务。

3. 现代航运融合产业

以中心港区、沭阳港区、泗阳港区、泗洪港区以及核心园区为重点,立足宿迁港航发展实际需求,探索布局航运金融、航运保险等特色航运融合产业,加快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到2025年,现代航运融合产业规模达10亿元。

1)航运金融

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落地布局,探索发展融资租赁、债券融资、供应链金融、产业基金等特色航运金融业务。探索开发符合宿迁航运特点的融资模式和产品,为相关企业提供货运交易、船舶建造、物流仓储、多式联运、供应链融资等金融服务。积极培育涉及航运产权交易、船舶交易、设备交易、航运电商的资金支付与结算业务,争取吸引区域航运金融结算中心落户;主动与周边港口联合开展航运金融合作探索,搭建专业化金融服务平台,逐步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功能的航运金融服务体系。

2)航运保险

积极拓展航运保险业务,大力招引国内外保险机构落户,重点发展船舶保险、货物运输保险等。积极探索集装箱保险、船舶污染责任险、船体险、承运人责任险、码头责任险等新型航运保险业务,扩大航运保险覆盖面。完善航运保险业务中介服务体系,如船舶估价、法律咨询等,完善航运保险产业链。

(四)重点临港园区产业布局

依托宿迁内河航道资源优势和港口发展基础,围绕京杭运河、宿连航道、徐洪河等高等级航道沿线,按照所处区位、服务腹地、综合交通条件、作用和贡献大小等进行功能分工,形成“1-6-9-X”的作业区格局。同时对照岸线、作业区布局及重点服务产业、企业清单,筛选临港产业空间的承载区,主要涉及临近作业区或有较高水运需求的园区,按照承载重要程度和城镇等级分为核心园区——辐射园区——零星工业用地三种类型。其中,毗邻岸线的重点服务园区作为核心园区,离岸线有一定距离、但对水运有需求的重要园区作为辐射园区,其他作为零散工业用地,主要涉及乡镇。

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发展现状、发展空间、港口码头优势、产业基础、发展前景等因素,从核心园区中遴选运河宿迁港产业园、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陆集临港产业园、来龙工业园、洋河临港产业园、沭阳临港产业园、宿迁生态板材产业园、泗阳经济开发区、泗阳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含吴江泗阳工业园)、朱湖临港产业园作为重点园区,另外,将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作为连云港石化产业向下游延伸的重要承载区,综合布局打造“10+1”重点临港产业园区,优先保障要素资源,优先布局重大项目,进一步做大做强临港特色产业载体。

4-10  宿迁重点临港园区产业布局一览表

序号

重点依托区县

重点临港产业园

重点发展的临港产业

1

沭阳县

沭阳临港产业园

Ÿ高端纺织

2

宿迁生态板材产业园

Ÿ绿色家居

3

泗阳县

泗阳经济开发区

Ÿ高端纺织

Ÿ绿色家居

Ÿ绿色循环

4

泗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含吴江泗阳工业园

Ÿ高端纺织

Ÿ绿色家居

Ÿ绿色建材

5

泗洪县

朱湖临港产业园

Ÿ绿色建材

Ÿ新材料

6

宿豫区

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Ÿ新能源

Ÿ新材料

Ÿ装备制造

7

陆集临港产业园

Ÿ新材料

Ÿ装备制造

8

来龙工业园

Ÿ新材料

Ÿ绿色循环

9

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

Ÿ新材料

10

宿城区

运河宿迁港产业园

Ÿ高端纺织

Ÿ绿色建材

Ÿ新能源

Ÿ新材料

11

市洋河新区

洋河临港产业园

Ÿ绿色食品

Ÿ装备制造

1.沭阳临港产业园园区位于宿迁与连云港交界地区,园区总用地面积3036.5公顷,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2058.2公顷,集疏运条件良好,基础设施健全,现已初步建成了高端纺织、新型建材等产业。下一步园区将重点发展“443”临港产业新体系中的高端纺织产业

2.宿迁生态板材产业园园区位于沭阳县贤官镇镇区东侧,距京沪高速沭阳(北)6公里,位置优越,路网通达。园区紧抓宿迁一区多园建设机遇,采用园中园模式,高标准建设水、电、气等基础配套设施,全力打造产业高度集聚的乡村振兴产业园。下一步园区将重点发展“443”临港产业新体系中的绿色家居产业。

3.泗阳经济开发区园区位于泗阳县城东部,规划面积71平方公里,建成区40平方公里,先后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大中小企业融通型双创特色载体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现已形成高端纺织、家居制造、食品饮料、电子信息、医疗健康等特色优势产业。下一步园区将重点发展“443”临港产业新体系中的高端纺织、绿色家居、绿色循环等产业。

4.泗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含吴江泗阳工业园)园区位于泗阳县城西部,规划总面积33.5平方公里。围绕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重点构建一主三特制造产业体系,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快速壮大,全力打造产业特色鲜明、科技资源密集、配套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特色产业集聚区。下一步园区将重点发展“443”临港产业新体系中的高端纺织、绿色家居、绿色建材等产业。

5.朱湖临港产业园园区位于泗洪县中北部,国道G343东侧、界重线北侧、徐洪河南侧,与泗洪县城、泗洪经开区等周边地区联系紧密,总规划面积约316公顷(约4740亩)。随着徐洪河航道提升至三级航道,通航能力大大提升,园区交通运输条件得到进一步优化完善。下一步园区将重点发展“443”临港产业新体系中的绿色建材、新材料等产业。

6.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位于江苏宿迁中心城市东南部,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目前初步形成以新材料产业为主,智能制造、食品饮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为辅,构建“1+X”产业体系。下一步园区将重点发展“443”临港产业新体系中的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

7.陆集临港产业园园区位于宿豫区陆集街道,地处京杭运河与宿连航道交汇处,以1800米宿连航道陆集港岸线为轴心,规划核心区约18平方公里,现已初步形成装备制造、新材料以及现代物流等产业链条。下一步园区将重点发展“443”临港产业新体系中的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

8.来龙工业园园区位于宿豫区来龙镇,规划总面积约为14.1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来龙港岸线1000米,布置2个挖入式港池,建设122000吨级泊位,可直达连云港徐圩港区,形成内河航运综合物流体系。现已初步形成新材料、绿色食品等产业。下一步园区将重点发展“443”临港产业体系中的新材料、绿色循环等产业。

9.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园区位于宿迁市北部,新沂河南岸、骆马湖下游,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园区公共基础设施齐全,先后入驻了联盛科技、阿尔法药业等龙头骨干企业,现已形成有机新材料和医药大健康化学品2大主导产业。下一步园区将重点发展“443”临港产业新体系中的新材料产业

10.运河宿迁港产业园园区位于宿迁中心城市南部、京杭大运河西岸,总规划面积45.2平方公里,具有良好的水运资源和要素禀赋优势,目前正加快宿迁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已初步形成了绿色建材、纺织服装、电子元器件等产业。下一步园区将重点发展“443”临港产业新体系中的高端纺织、绿色建材、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11.洋河临港产业园园区位于中国酒都核心区、宿迁中心城区南部,京杭运河右岸,规划总面积约2400亩。园区沿线航道基本无过境通行船只占用航道,航道畅通,具有得天独厚的产业发展优势。目前以食品(酿造)和物流及配套服务产业为重点发展方向,重点推进调味品、农产品深加工、新型食品加工等绿色食品产业以及物流运输、船舶检测等配套服务产业。下一步园区将重点发展“443”临港产业新体系中的绿色食品、装备制造产业。

六、主要任务

(一)加快壮大临港产业规模,打造现代化临港产业体系

一是不断强化产业招商。持续释放“168”招商机制潜力,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进一步畅通与各县区、市各功能区之间的招商服务通道,推动形成一体化招商联动新格局。围绕全市615产业体系及443临港产业新体系,大力招引大型央企国企、跨国公司、世界500强等境内外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等在宿迁临港产业带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物流中心、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以临港产业园区为主战场,优化招商方向、招商重点、招商区域的定位和选择,加强项目布局和规划,分区域、分产业加大工业项目招商力度,着力招引产业层次高、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项目,提高产业集聚度和产业特色。

二是加快推动重点项目落地。聚焦项目落地,建立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全力打造建成一批、续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项目梯队。优化招引重大产业项目的条件和环境,促进各类要素向好项目、重点项目、超亿元项目倾斜,优先保障重点项目落地。完善市领导挂钩联系重大项目机制、全市域统筹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工作机制,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做好跟踪服务,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强化过程管理,做好月度监测和通报,完善企业问题收集汇总机制,全面掌握企业在生产经营、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强化年度考核,有效发挥考核的引导推动作用。

三是发展壮大现有龙头骨干企业。聚焦绿色建材、绿色家居、高端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链,鼓励现有优势企业通过创新升级、上市融资、兼并重组、战略合作等方式壮大主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打造一批掌握标准制定权、行业话语权、市场主导权的链主企业。推动有条件的龙头骨干企业加快主辅分离,积极利用业务优势及存量资产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从单一的生产加工环节向附加值更大、利润率更高的自主研发、品牌销售等服务环节延伸。引导有条件的大型龙头企业输出配套产品标准,带领配套中小企业共同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推动龙头骨干企业带头走出去,主动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建立海外产品研发中心、实验基地和全球营销及服务体系,在研发、设计和服务等高附加值领域积累竞争优势。

(二)高标准打造现代化港口,提升港口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一是优化港口功能布局。科学统筹全市港口资源,进一步明确宿迁港四大港区功能定位。中心港区为宿迁港核心港区,以矿建材料、煤炭、钢材等散杂货和集装箱运输为主,逐步发展成为宿迁港重要的综合性港区和公铁水多式联运枢纽港区,积极拓展港口物流、综合保税等功能。沭阳港区以矿建材料、钢材、木材、煤炭等散杂货运输为主,兼顾集装箱运输,主要为宿连航道沿线及周边地区城镇建设、板材深加工、高端纺织、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等产业发展服务。泗阳港区以散杂货运输为主,兼顾集装箱运输,主要为泗阳县及周边地区城镇建设、高端家居、装备制造以及纺织等产业发展服务。泗洪港区以散杂货运输为主,兼顾集装箱运输,主要为泗洪县及周边地区的城镇建设和机电装备、绿色食品、光伏、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服务。

二是拓展宿迁港综合服务功能。持续巩固和强化现有装卸储存、中转换装、运输组织、通信信息、生产生活服务等传统港口功能。加快提升宿迁港发展能级,结合金属矿石、液体化工原料、矿建材料等宿迁港主要货种特点,积极拓展配载配送、综合保税、粗加工、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等现代物流服务功能,建立全程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大力发展航运金融服务,联合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加快开展金融结算、航运保险、保险公估等服务,探索第三方评估、供应链金融等服务。适应宿迁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需要,强化港口保税功能,积极开展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转口贸易等业务。

三是提升港口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加快构建与港口和产业发展相适应、功能配套齐全高效的现代化港口基础设施体系。推进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探索建立标准化的智慧港口运营、管理、运行体系框架,推动港口整体运行效率、货运效能、客货服务、协同数字化管理等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加快推动运河宿迁港区、泗阳港区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改造,打造运河宿迁港352000吨级泊位、集装箱30万标箱承载量的水运核心区。结合宿连航道建设,推动泗阳港区集装箱作业能力再提升,将运河宿迁港打造成为集聚铁路、航空、水运资源的一站式综合枢纽港。继续推进港口岸电建设,推动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或转用低硫燃油,进一步提升船舶岸电使用率。

(三)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助力提升产业链运转效率

一是完善港口集疏运通道建设。以京杭运河为主轴,三级以上航道为骨干,加快干线航道及重要航道建设。全面建成宿连航道一期工程,加快推进二期工程,打通宿迁东向出海水运通道;加快徐宝线(徐洪河)航道整治工程建设,完善全市东联西拓南承北接航道网。推进重点港区疏港公路、铁路建设,进一步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强港口支线航道、铁路用地、集疏港道路规划研究,大力推进货运铁路进港,加快完成运河宿迁港铁路专用线建设,完善到发线、调车线、装卸线等铁路设施,实现铁路深入码头堆场,打通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提高货物铁水中转量占比。加快推进云帆大道等疏港大道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集疏运体系。

二是大力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充分发挥宿迁内河航道资源优势,推进内河集装箱运输体系建设,做优宿迁连云港的集装箱海河联运品牌,做强宿迁太仓港(上海港)的外贸集装箱联运品牌。依托京杭运河以及宿连航道,积极推广五定班轮运行模式,大力发展集装箱江海河联运,形成覆盖全省主要内河集装箱港口、辐射皖北、鲁南、豫东等周边地区的内河集装箱航线网络。加快发展散改集运输,结合清洁化、标准化、少损化运输需求,配置专业化的集装箱拆装箱场地和设备,引导粮食、煤炭、建材等传统货物向集装箱运输转变。大力引进大型航运企业鼓励内河集装箱航运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培育形成一批龙头型内河集装箱航运企业。

三是加快发展公铁水多式联运。以水运与铁路衔接为重点,推动建立与多式联运相适应的规则协调和互认机制。深入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运河宿迁港以集装箱标准化货物单元为重点,探索推行协调互认的单证规则和服务规范,实现一次托运、一张单证、一次结算、一单到底一单制多式联运全程运输。推动大型工矿企业和物流园区充分利用已有干支线航道、铁路专用线能力,逐步将大宗货物运输转向水路运输。进一步加强煤炭、矿石、焦炭、粮食等大宗货物集疏港运输管理,开展重点企业运输结构常态化运行监测工作,建立全市大宗货物运输、集装箱公转水运行状态运行监测和报送机制。探索推广大宗固体废物公铁水协调联运模式。

(四)加快推动港产互促互进,提升港产联动融合发展水平

一是做强临港特色产业园区。坚持分工协作、集聚集约原则,统筹协调临港产业和城市空间布局,引导临港及关联产业入园入区,推进临港产业和空间高效匹配,提升产业空间全生命周期效率。因地制宜优化整合临港产业,加快建设运河宿迁港产业园、郑楼运河港产业园、宿迁市陆集临港产业园、沭阳临港产业园、朱湖作业区临港产业园等临港特色产业园区。加快推进园区提档升级,推动实现园区内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及集群发展,园区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互补,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和集聚度。

二是加强港口与产业联动互促。建立港口和产业发展的联动发展机制,着力构建港产一体化发展模式。加强港口规划与产业规划的统筹协调,根据宿迁市相关产业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加强港口专业性泊位建设;加强港口与供电、供水、水利、防洪、综合交通等其它专项规划的协调联动。建立港口与腹地园区、开发区的联动合作机制,通过货主企业联席会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区港联动座谈会和交流宣传活动。积极发展与临港产业密切相关的货种运输,合理配套泊位性质、等级和规模,为临港产业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的物资运输服务,形成港口与产业互为支撑、联动发展新格局。

三是持续优化临港产业空间布局。立足重点航道沿线园区和乡镇产业基础、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环境承载能力等,持续优化临港产业空间布局,强化相邻产业集聚区以及各产业集聚区内部的产业融合、开发联合、机制整合,推动产业特色化、差异化、高端化发展,不断提高产业集群集聚、协同发展水平。提升港口陆域空间利用水平,合理确定产业集聚区规划层次和规模,科学划分产业功能区、城市配套区、港口作业区、航运服务区等区块,提出各功能区块的发展导向和建设要求,为发展特色产业、承接优势项目、培育龙头企业打造核心承载主体,有效促进临港工业园区和城市形成组合优势,实现港产城互动发展。

(五)持续加强对外开放合作,促进产业深度参与国际分工

一是加快推动宿迁港与省港口集团开展合作。加快融入长三角区域港口一体化、江苏省港口一体化发展,积极与省港口集团开展合作。积极融入我省以连云港为核心的海铁联运通道,充分利用宿连航道,借力国际海运资源要素,建设宿迁至连云港的宿连快航航运快速通道,打通宿迁最近的出海通道,为宿迁提供方便快捷的国际港口服务。加快宿连航道二期建设,积极融入连云港一体两翼海港布局,依托连云港港主港区或南翼徐圩港区设立宿迁专属作业区,推动两市共建共享海港泊位及配套堆场设施。加强与南京港、苏州港、南通港等沿江港口在航线开辟、物流运输等方面开展合作,加快推广集散两用船型,壮大宿迁内河运输船队规模,提升宿迁港在全省港口中的地位。

二是加强宿迁港与京杭运河沿线港口城市的合作。充分发挥宿迁港处于苏鲁豫皖交汇中心和京杭大运河黄金水道的地理优势,推动与徐州、淮安、太仓等京杭大运河沿线港口城市的水运中转合作,进一步提升全市内河航道等级和船闸通过能力,加密宿迁至太仓的江海河联运线路,做好大宗货物的集散分拨,打造连通苏鲁豫皖京杭大运河航运枢纽中心。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徐州双楼港、顺堤河港合作,以水铁联运转关模式,推动铁路集装箱通过运河宿迁港货运中转,打造双向中欧班列连接通道,构建宿徐水铁+班列联运体系。

三是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申创工作,加快宿迁保税物流中心创建,开展保税仓储、保税物流、国际分拨配送等业务,为跨境电商、大型进口企业提供保税备货服务,推动跨境电商新业态发展,服务宿迁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推进运河宿迁港二期口岸功能建设,加快规划布局三期监管作业区、港铁作业区、冷链仓储区,打造立体货运平台。加大港口外贸资源引进力度,支持港口新开或加密航线,突出与RCEP国家的近洋航线建设,力争引进马士基、地中海、中外运等大型外贸船企进驻,并设立提还箱点,搭建更多的远洋运输通道。鼓励和支持外贸船企在宿设立办事处,提升外贸集装箱服务保障能力。

(六)吸引航运服务要素集聚,加快推动港口航运服务业发展

一是打造航运服务集聚区。以中心港区为重点,高水平建设现代航运服务集聚区,支持引导航运企业、船代货代和船舶服务、航运物流、国际贸易、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主体落户。鼓励航运经纪、航运代理、船舶管理、船员劳务等航运服务企业实现规模化、高端化发展,积极培育航运保险、融资、经纪、公估、理算、资讯等高端航运服务业。支持和鼓励航运服务企业挂牌上市,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促进航运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二是加强航运人才引进和集聚。借鉴国内外航运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航运人才培养体系,引进高水平航运培训机构,加快推进航运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围绕全市航运服务业发展需求,探索通过校企联合等方式,加强与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高校的合作,促进航运人才培训,为全市航运市场输送船员和高端航运人才。推动建设船员职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为高素质航运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支撑。加快引进高水平国际航运服务业务团队,支撑高端航运服务聚集发展。

三是完善航运服务业发展生态。加大对航运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出台我市支持航运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航运企业新增船舶、应用绿色数字技术等优质项目,给予适当资金支持。完善航运安全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宿迁地方海事局执法力量,完善内河通航水域巡航检查、船舶监管、船员管理和事故调查等领域的执法监管机制,加快推进航运企业分类分级管理。严格执行船舶强制报废制度,加快淘汰一批老旧运输船舶,鼓励建造符合新规范和新标准的船舶。鼓励符合条件的本地航运企业和船舶从事国际运输。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港口主管部门、重点航道沿线区域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宿迁港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统筹谋划全市临港产业发展。组织制定宿迁港产业发展任务清单和年度工作要点,细化各部门工作职责,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宿迁港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事项、特殊性和政策性问题。各相关部门根据自身工作职责,配合做好宿迁港产业发展相关工作,切实形成工作合力。

(二)加强政策支持用足用好国家和省支持临港经济、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在重点领域、重大事项和重点项目上,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在示范评定和资金补助等方面的支持。积极争取将宿迁港产业发展主要任务列入省交通运输厅支持宿迁四化同步年度清单。加大对全市多式联运、口岸建设、通关便利化等扶持政策研究力度。加快落实升级内河集装箱示范航线支持政策,继续扶持宿迁港集装箱发展。各县(区)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政策措施,积极支持全市内河港口综合发展。

(三)加强要素支持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要求前提下,创新港口、产业、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方式,推动临港工业、物流等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促进土地资源适当向临港产业的重点方向、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倾斜,实现产业用地高效利用。加大临港产业人才引进力度,围绕重点产业和园区发展需求,加快集聚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

(四)加强考核评估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对规划的实施进行动态管理和监督,及时跟踪规划目标任务和项目建设进展,加强相关数据统计监测。不定期开展规划实施成效评估分析工作,深入剖析规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及时就规划调整提出政策建议,确保任务有序开展、目标如期实现。


附件1. 宿迁“443”临港产业新体系发展重点及相关布局一览表

   2. 宿迁重点航道流经区县及园区布局发展的重点临港产业一览表

附件1

宿迁“443”临港产业新体系发展重点及相关布局一览表

产业类型

重点产业

重点

依托县区

园区类型

对应依托园区

规划工业

用地面积(亩)

园区主要依托岸线

岸线长度(米)

岸线所属航道

产业名称

2025年目标(亿元)

发展壮大

新兴临港产业

新能源

1200

泗洪县

辐射园区

泗洪经济开发区

42136.65

城东作业区岸线

1060

洪泽湖西线

辐射园区

常熟泗洪工业园

——

城东作业区岸线

1060

洪泽湖西线

宿豫区

核心园区

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1722.85

宿豫北岸线、宿豫南岸线、陆墩岸线

4520

京杭运河

宿城区

核心园区

运河宿迁港产业园

(含恒力时尚产业园)

16432.95

宿迁中心港岸线、张圩干渠岸线

7502

京杭运河、

张涧线

宿迁经开区

辐射园区

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

34024.35

——

——

——

苏宿工业园区

辐射园区

苏州宿迁工业园

18281.1

——

——

——

新材料

500

沭阳县

辐射园区

昆沭高新技术产业园

——

沭城岸线

1400

淮沭新河

泗洪县

核心园区

朱湖临港产业园

722.25

朱湖岸线

2000

徐洪河

辐射园区

泗洪经济开发区

42136.65

城东作业区岸线

1060

洪泽湖西线

辐射园区

常熟泗洪工业园

——

城东作业区岸线

1060

洪泽湖西线

辐射园区

梅花镇工业集中区

1467.6

归仁岸线

500

徐洪河

宿豫区

核心园区

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1722.85

宿豫北岸线、宿豫南岸线、陆墩岸线

4520

京杭运河

辐射园区

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

10062.6

来龙岸线

2100

宿连航道

核心园区

陆集临港产业园

3120.15

陆集港岸线

3200

宿连航道

核心园区

来龙工业园

2300.55

来龙岸线

2100

宿连航道

宿城区

核心园区

运河宿迁港产业园

(含恒力时尚产业园)

16432.95

宿迁中心港岸线、张圩干渠岸线

7502

京杭运河、

张涧线

辐射园区

宿城经济开发区

(南片区,含恒力工业园)

6468.9

恒力工业园岸线、粮食码头岸线

850

京杭运河

市湖滨新区

辐射园区

宿迁市高性能复合

材料产业集聚区

7650.3

——

——

——

苏宿工业园区

辐射园区

苏州宿迁工业园

18281.1

——

——

——

发展壮大

新兴临港产业

装备制造

300

沭阳县

辐射园区

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47481.5

沭城岸线

1400

淮沭新河

辐射园区

马厂镇机械产业园

1363.8

章集岸线

300

泗灌线

(柴米河)

泗洪县

辐射园区

泗洪经济开发区

42136.65

城东作业区岸线

1060

洪泽湖西线

辐射园区

常熟泗洪工业园

——

城东作业区岸线

1060

洪泽湖西线

宿豫区

核心园区

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1722.85

宿豫北岸线、宿豫南岸线、陆墩岸线

4520

京杭运河

核心园区

陆集临港产业园

3120.15

陆集港岸线

3200

宿连航道

辐射园区

新庄镇机械制造园区

1412.7

新庄岸线

900

宿连航道

宿城区

辐射园区

宿城经济开发区

(南片区,含恒力工业园)

6468.9

恒力工业园岸线、粮食码头岸线

850

京杭运河

宿迁经开区

辐射园区

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

34024.35

——

——

——

苏宿工业园区

辐射园区

苏州宿迁工业园

18281.1

——

——

——

市洋河新区

核心园区

洋河临港产业园

1688.4

郑楼岸线

1200

京杭运河

绿色循环

100

沭阳县

辐射园区

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47481.5

沭城岸线

1400

淮沭新河

泗阳县

核心园区

泗阳经济开发区

47814.2

城东岸线

1700

京杭运河

宿豫区

核心园区

来龙工业园

2300.55

来龙岸线

2100

宿连航道

优化提升

传统临港产业

高端纺织

900

沭阳县

核心园区

沭阳临港产业园

7620.9

高墟岸线、沭阳临港工业园岸线

4100

宿连航道

泗阳县

核心园区

泗阳经济开发区

47814.2

城东岸线

1700

京杭运河

核心园区

泗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含吴江泗阳工业园

18547.2

二里桥岸线

850

成子河

宿城区

核心园区

运河宿迁港产业园

(含恒力时尚产业园)

16432.95

宿迁中心港岸线、张圩干渠岸线

7502

京杭运河、

张涧线

辐射园区

宿城经济开发区

(南片区,含恒力工业园)

6468.9

恒力工业园岸线、粮食码头岸线

850

京杭运河

优化提升

传统临港产业

绿色家居

400

沭阳县

核心园区

宿迁生态板材产业园

2881.8

贤官岸线

900

宿连航道

辐射园区

扎下镇工业园区

4018.5

矛盾河岸线

250

矛盾河

辐射园区

桑墟镇工业园区

5457

桑墟岸线

600

宿连航道

泗阳县

核心园区

泗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含吴江泗阳工业园

18547.2

二里桥岸线

850

成子河

核心园区

泗阳经济开发区

47814.2

城东岸线

1700

京杭运河

辐射园区

王集镇高端家具产业园

3227.25

王集岸线

600

泗灌线

(六塘河)

辐射园区

梅花镇工业集中区

1467.6

归仁岸线

500

徐洪河

绿色食品

300

泗阳县

核心园区

泗阳现代农业产业园

1921.8

新建庄岸线

1800

成子河

泗洪县

核心园区

双沟临港产业园

459.6

双沟岸线

900

新汴河

核心园区

西南岗产业园

7959.3

西南岗产业园岸线

750

怀洪新河

辐射园区

龙集镇工业集中区

241.8

龙集岸线

600

南圩河

辐射园区

半城镇工业集中区

103.52

孙园岸线

750

洪泽湖西线

辐射园区

半城镇陈圩工业集中区

275.1

孙园岸线

750

洪泽湖西线

宿迁经开区

辐射园区

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

34024.35

——

——

——

市洋河新区

核心园区

洋河临港产业园

1688.4

郑楼岸线

1200

京杭运河

绿色建材

200

沭阳县

辐射园区

扎下镇工业园区

4018.5

矛盾河岸线

250

矛盾河

辐射园区

桑墟镇工业园区

5457

桑墟岸线

600

宿连航道

泗阳县

核心园区

泗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含吴江泗阳工业园

18547.2

二里桥岸线

850

成子河

泗洪县

核心园区

朱湖临港产业园

722.25

朱湖岸线

2000

徐洪河

宿城区

核心园区

运河宿迁港产业园

(含恒力时尚产业园)

16432.95

宿迁中心港岸线、张圩干渠岸线

7502

京杭运河、张涧线

辐射园区

龙河镇建材产业园

2266.4

龙河岸线

650

徐洪河

附件2

宿迁重点航道流经区县及园区布局发展的重点临港产业一览表

主要航道

主要流经区县

园区类型

沿线主要园区

布局发展的

临港产业

京杭运河

泗阳县

核心园区

泗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含吴江泗阳工业园

Ÿ高端纺织

Ÿ绿色家居

Ÿ绿色建材

泗阳经济开发区

Ÿ高端纺织

Ÿ绿色家居

Ÿ绿色循环

宿豫区

核心园区

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Ÿ新能源

Ÿ新材料

Ÿ装备制造

宿城区

核心园区

运河宿迁港产业园

(含恒力时尚产业园)

Ÿ高端纺织

Ÿ绿色建材

Ÿ新能源

Ÿ新材料

辐射园区

宿城经济开发区

(南片区,含恒力工业园)

Ÿ高端纺织

Ÿ新材料

Ÿ装备制造

宿迁经开区

辐射园区

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

Ÿ绿色食品

Ÿ新能源

Ÿ装备制造

市洋河新区

核心园区

洋河临港产业园

Ÿ绿色食品

宿连航道

沭阳县

核心园区

沭阳临港产业园

Ÿ高端纺织

宿豫区

核心园区

陆集临港产业园

Ÿ新材料

Ÿ装备制造

来龙工业园

Ÿ新材料

Ÿ绿色循环

辐射园区

宿迁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

Ÿ新材料

徐洪河

泗洪县

核心园区

朱湖临港产业园

Ÿ绿色建材

Ÿ新材料

辐射园区

泗洪经济开发区

Ÿ新能源

Ÿ新材料

Ÿ装备制造

宿城区

辐射园区

龙河镇建材产业园

Ÿ绿色建材

成子河

泗阳县

核心园区

泗阳现代农业产业园

Ÿ绿色食品

怀洪新河

泗洪县

核心园区

西南岗产业园

Ÿ绿色食品